4月16日下午,吉尔吉斯斯坦国别研究中心在钱塘校区教学科研综合楼508室举办青年学者座谈会,旨在促进学术交流,激发研究活力,助力中亚国别研究的深入发展。会议由研究中心主任李政辉副校长主持,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领导及10余位青年博士参加。与会学者结合自身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,围绕中吉两国合作、学科建设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研究机遇展开深入探讨。
座谈会上,青年学者们从历史文化、社会经济、教育科技等多个维度畅谈研究设想。针对中亚国别研究中的语言障碍和学科壁垒问题,与会者提出了融合区域研究与跨学科方法的多种设想,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提升研究效率。部分学者结合我校牵头建设的“鲁班工坊”项目,探讨如何依托这一平台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研究,推动中吉高等教育的经验互鉴,研究高等教育对人文交流与技术输出的支撑作用。此外,与会者还就赴吉国开展田野调查的可行性展开讨论,提出可通过实地调研、社会访谈等方式,深入考察当地社会文化,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。
在认真听取青年教师发言后,李政辉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大家的思考与热情。他指出,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、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,尤其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中亚研究更显其战略意义。他鼓励青年学者立足自身研究基础,积极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,拓展研究范式,深挖中亚地区的社会、经济、文化内涵,为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建设和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。
此次座谈会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,凝聚了研究共识,拓宽了学术视野。未来,吉尔吉斯斯坦国别研究中心将继续支持青年学者的科研探索,加强国内外学术合作,推动中亚研究向更深层次、更广领域发展,为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深化中吉友好合作贡献自身力量。